查看原文
其他

科研经费到款15.3亿 | 2018年哈工程科研力MAX!

科研力爆棚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-07-18

2018年,在国家科技体系深度变革背景下,哈工程科技工作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引,充分发挥科研先行作用,逐步构建体系化的科研组织新模式,科研经费持续增长、重大创新任务掷地有声、基础研究系统性强化、高水平科研产出稳步增长、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,科研工作“量”“质”齐飞,充满活力和潜能。全年立项经费14.3亿元,比2017年增长22.64%,到款15.3亿元,比2017年增加16.08%


聚焦国家重大需求,“十大”项目落地,一批国家重大创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



瞄准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、核心、关键科技问题,“校内融合、国内协同、国际合作”,积极推进重大创新任务论证落实,凝聚国内外力量,形成协作共赢的创新生态。跨介质、故障诊断、无人集群、万米AUV、极地装备、邮轮网络化服务平台、新型深海资源探测、船用低速机、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、海上精细化作业、核电站风险评估和管理等“十大”项目稳步推进。中国数值水池1.0版虚拟试验产品正式上线运行;学校担任船用低速机工程专项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,能量综合利用和排放后处理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。全年承担和参与各类重大项目立项8.64亿元,比2017年增长47.06%。


拓展战略新疆域,掌握行业话语权,极地装备技术强势发力,构建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体系



作为《国家极地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极地工程装备领域牵头论证编制单位,布局“十四五”极地科技与工程装备发展,获得了政府、业界和学界的认可。在极地装备技术方向上强势发力,极地破冰平台、极地声学、极地潜器等多个项目立项,同时参与了几乎全部国家层面的极地装备技术研发项目,与中国极地中心、中远海运集团、天津大学、海洋技术中心、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技术大学、英国BMT 集团等国内外极地研究优势单位联合形成极地科技协同创新体系。4人参加了北极航运及科考任务,组织召开了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。


学校挂牌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,举办国内首届军民融合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,组织召开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校企合作高端论坛,形成人工智能+船海核交叉融合特色发展路径。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心筹建,谋划布局基础交叉研究院,初步建立了多个新兴方向的技术体系,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奠定了基础。


系统性加强基础科研能力,承担多项国家级基础研究重点项目


围绕 “10+X”方向开展相关基础研究,以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、力争前沿技术突破为目标,系统推进基础研究。


2018年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13项。“深海潜水器的故障控制和安全设计的关键科学问题”等5个重点类项目获批立项。获得科技委各类计划支持超过1.5亿元,科工局各类计划支持1.4亿元。前沿创新计划第一批获得立项30项,经费5615万元;基础加强重点项目首批获得立项7项,经费7980万元,我校为海洋领域获得支持最多的单位。


完善科技成果培育体系,引导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



以点带面,以点促面,统筹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,取得显著成效。


201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,近3年共获得国家奖3项、省部级一等奖21项,已超过“十二五”获奖总和。共发表SCI论文1307篇,比去年增长17.6%;热点论文18篇,高被引论文156篇,两项数量均创新高,5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。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、全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0项大关,比去年增长36%;授权专利608项,专利保有量3247项,位居中国高校第16位。


全方位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,助力创新人才成长



引导支持青年教师在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中勇挑重担、迅速成长,全面提高学界和业界认可度,打造人才培育高地。


2018年,2人入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2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,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(全国仅10个高校),“水声创新团队”入选万人计划创新团队,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。近3年,共有30人次获得了国家级人才计划。


营造浓厚学术氛围,成功举办第四届地球科学前沿论坛等系列重要会议



围绕理工交叉和信息科学前沿探索,营造浓郁的学术交流氛围,主承办国际、国内会议、“学萃讲坛”学术报告180余场。承办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国家部委主办的系列品牌学术活动,在力学、信息、工程与材料等领域充分展现学校学术实力,有效促进了优势学科和新兴科研方向与学界、业界的深度融合。


学校与中核集团共建“中国核工业核安全与仿真技术研究院”, 举办核专业、核学科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



学校与中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将聚焦核工程与仿真技术、核安全科学技术、核能城市供热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,共建“中国核工业核安全与仿真技术研究院”, 是学校服务中国核工业领域的里程碑,组织召开核专业、核学科成立60周年暨核能产业发展学术论坛。


完善科技创新平台,新增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


1个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首批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。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获批。获准建设深海工程装备与技术、海洋特种材料、信息保密与防护技术3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海洋信息技术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。积极论证一批条件能力建设项目,总投资3.45亿元。已完成基础研究专项、核工程全范围仿真系统研制条件建设项目评估工作。


聚焦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首次获得中国欧盟合作项目和中俄政府间创新合作专项项目



聚焦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积极拓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资源,以项目、平台和多边机制为依托,在国际一流圈层开展前沿创新与领域拓展。


2018年,“船舶动力”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立项,学校实现4个学科群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全覆盖,首次获得中国欧盟合作项目和中俄政府间创新合作专项项目,承办对俄基地联盟第十一次年会、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(ICNAME)国际会议、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(哈尔滨)等重要国际科技交流活动。推动中英联合研究中心建设,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。


加大科技服务区域经济工作,“青、烟、深”三地共建一批校企、校地科技合作平台



学校海洋工程、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等科技成果落地哈尔滨碧海产业园。定位“大海工”的烟台研究院开工建设,定位“海洋信息”的深圳研究院签订共建协议,青岛科技园完成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认定,开创了学校科技产业平台建设新局面。


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,学校与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、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、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市等企业、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个,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思路,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“六步法”,兼顾产权顺利转让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。


相关精彩链接


雪雕会说话 | 杀青!55个作品惊艳亮相哈工程

寒假留校指南新鲜出炉,速收藏

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十大新闻



    哈尔滨工程大学    

—  heu19530901  —


信息来源 | 哈工程科研院

编辑 | 李佳纬

责编 | 霍萍

审核 | 吕冬诗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